由高叶饰演的毓秀,原本是南京一个普通的戏子,龙套演员,却总将 “我和胡蝶一起拍过戏” 这句话挂在嘴边。
毓秀不经意地提及,表面上是炫耀,实质却饱含深意,这也就是说她想成为胡蝶那样的大明星。她认为自己最大荣耀是曾经在胡蝶电影当过龙套演员,一直把与胡蝶同框的照片,视为珍宝揣藏。
可以看到,毓秀有着明星梦,期待能成为胡蝶一样电影明星。可是,抗日战争的爆发却无情碾碎她对明星梦想的憧憬。
毓秀的梦想,令我们对胡蝶这一位民国电影皇后有了关注。胡蝶乃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电影演员之一,曾经冒死拒绝日本的中日亲善电影——《胡蝶游东京》,亲自奔赴抗战后方,劳军义演,输送物资。我们看看,这一位电影皇后的爱国行为是乱世保命,还是对民族大义信仰的坚持。
胡蝶原名胡瑞华,籍贯广东鹤山县坡山乡水寨村,1908年出生在上海提篮桥怡和码头普通附近的民房,人称民国第一美女,一生从影40余年,出演了90余部电影,三次被封为中国电影皇后,二十世纪杰出的影星之一。虽然与张学良和戴笠都有绯闻,但不妨碍她在影视圈上杰出的成就,以及在抗战时候的爱国情怀。
胡蝶的父亲叫胡少贡,在京奉铁路任职总稽查,按照今天算是铁路系统的小领导,家境优渥,使胡蝶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。
童年时候胡蝶也是长相漂亮,多才多艺,是耀眼的小明星。1924年,正值豆蔻年华的胡蝶,迎来人生重要转折,她顺利考入位于上海爱多亚路(今延安中路)的中华电影学校,这乃是中国第一所电影演员培训学校,汇集了当时著名导演和戏子。
人的成就取决于处在的平台,在校期间,胡蝶刻苦学习各种演艺知识和演艺技巧,获得了导演的欣赏。1925 年,她从中华电影学院毕业后,被推荐在电影《战功》中饰演配角,开启了一生的电影演员生涯。
1928 年《火烧红莲寺》在全国的爆火,令胡蝶在民国声名大噪,之后她又出演了《歌女红牡丹》《啼笑因缘》等多部影片的女主角,一举民国炙手可热的明星。
1933 年,胡蝶在电影皇后评选活动中,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稳坐宝座,由此被世人称为 民国的“电影皇后”,奠定了在民国影视圈的显赫地位。
然而,胡蝶不仅在演艺界取得了辉煌成就,在民族危亡之际,她更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爱国情怀。
二十世纪三十年代,正逢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,列强对我国倾销洋货,借此扩大需求,转移国内经济矛盾。尤其在九·一八事变之后,西方大量的廉价洋布匹倾销到国内市场,严重冲击了我国民族纺织业的发展,尤其是上海是全国的纺织中心,首当其冲受到了洋布的影响。
为了拯救中国的民族纺织业,身为当红明星的胡蝶就以身作则,主动穿本国布料制作的土布旗袍,起到洋行和洋业的模范带头作用。
胡蝶的率先带头,使得社会名媛也跟着效仿学习,一起穿本土的土布旗袍,一同洋货,拯救民族工业。这样,土布布料成为了社会的时尚,她的事迹被发表在当时权威的媒体《申报》上,为拯救国货作出示范作用。
美人的美,在于风骨不在于外表和皮。在日寇侵华面前的抗日战争时候,面对国土沦陷和民族受辱,胡蝶也做出了爱国影星应具有的民族大义。
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,上海即将沦陷,胡蝶不得不离开。但是她知道,中国守军还在冒死为国家民族安危而战,誓死守卫在前线。
于是,出于爱国心,胡蝶穿着时尚的旗袍,冒死走上前线,去四行仓库慰问战士,亲自给战士们发放慰问物资,鼓舞前线战士们的斗志;在国家和民族需要时候,为那个时代女性树立榜样,为国家尽一份绵薄之力。
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,胡蝶确实通过杜月笙渠道,向空军捐赠12万银元(见《大公报》1937年11月报道)
淞沪会战后中国守军失利,上海沦陷,胡蝶去了香港避难。可是没想到没过两年,香港也沦陷,被日军占领。
当时胡蝶电影皇后的名声,已经响彻中外。日本人妄图利用她的名气做中日亲善的宣传,美化侵华战争的罪恶途径。
IM电竞,IM电竞官网,IM电竞注册,电竞投注平台,电竞博彩,英雄联盟竞猜
于是,当时日军报道部艺能班班长——和久田幸助,乃是一个精通中文的“中国通”,主动去香港浅水湾胡蝶的别墅见她,向胡蝶提出了保护生命财产、尊重个人自由、平等合作的橄榄枝。
胡蝶以为日军与自己友好相处,谁知没多久和久田幸助以高片酬为诱饵,提出要求胡蝶到日本出演中日友善的宣传片——《胡蝶游东京》。
日本的影邀,令胡蝶愤怒不已。她知道,这一切都是侵略者的阴谋,为侵略中国、屠杀中国人、奴役中国人披上虚伪的外衣。身为在社会又举足轻重影响力的影星,胡蝶知道自己不能为那小利,答应日本人的要求,造成社会影响极其不好。
于是,胡蝶清醒意识到,在民族大义面前一步都不能退让。为此,她专门拜访了居住在中国京剧大师——梅兰芳,商量逃脱的事情。梅兰芳担心胡蝶一个弱女子禁不起威胁,对她处境担忧,更是担心她禁不起诱惑。
面对昔日前辈梅兰芳的担忧,胡蝶也郑重回应:“请梅先生放心,我胡蝶决不当汉奸明星。
但胡蝶意识到,自己拒绝日军,日军也不会给她好果子吃。果然没多久,她也打听到日本方面对她非常不爽快,把她列入“终点监控”的名单。自己居住的浅水湾别墅外,曾连续三个月有便衣特务蹲守。
胡蝶认识到,香港这地方不是久留之地,为了人身安全必需离开。于是,她以“承诺” 分娩后一定赴东京敷衍日本人。她也意识到自己的名气,在香港实在是难以走脱。
正好,当年她在上海淞沪会战慰问抗战的“献旗英雄”——杨惠敏出现了。杨惠敏是抗日游击队的成员,奉命来营救胡蝶。
经过杨惠敏一番策划,从不出门的胡蝶开始假装出去买东西,走亲访友探清楚日军监控的虚实,之后秘密联系抗日游击队准备撤离。
晚上,胡蝶一家人在家打包收拾东西,悄悄地把在香港的全部不动产兑成了现钞,并把除随身以外的物品装入十多只箱子。然后在第二天香港大雾弥漫的清晨,胡蝶一家人装作走亲戚的模样,踏上了艰难的逃亡之路。
胡蝶后来在回忆录中,记载当年逃亡路途的艰辛。游击队员用竹竿挑着两个孩子,路过她一直都不想走的那个桥。当时,桥被日本人占领,每次过去都要给他们鞠躬,她一个巨星也不得不向两个基层陌生的士兵鞠躬。
过桥后,游击队员带胡蝶一家人拐进了崎岖的山路上,整整走了一天,终于到达了广州惠阳,然后再由惠阳坐煤车到达韶关。
这时候,游击队成功完成了护送的任务,胡蝶和丈夫非常感激他们的帮助,准备了三千元给游击队员,让他们作为抗日基金。
可惜是,胡蝶一家人在逃难过程中,携带的数十箱财物在路上遭到抢劫。看到视若生命的家当丧失殆尽,胡蝶自然心痛。胡蝶财物的丢失,也引发轰动全国的“胡蝶珠宝案”。
当时,广东地方官员知道著名影星胡蝶的到来,知道她的名气,自然愿意拿出两万元作为救助金时,但胡蝶统统拒绝。
因为胡蝶作为一名影星,具有善良之心,她知道国难当头,中国受苦受难的民众更需要这个钱,于是全部捐给了难民。
同时,经过逃亡的生活,胡蝶对钱财和名利都看淡了,深刻认识到一切都是过眼云烟,唯有健康和家人,以及爱国之心才是最重要的。
胡蝶在抗日时期从上海慰问前线战士,到香港拒绝与日本影视合作,不愿意为日本当汉奸,再到从香港冒死逃亡,抵达后方捐赠救助金,一直到投身抗日宣传,可以看到她的爱国行为不是为了在乱世躲命,不是一时冲动,却是基于爱国主义的情怀,以及民族大义的坚定坚守,更是融入骨髓里的责任、信仰和担当。
胡蝶用逃亡和拒绝诠释了“爱国明星”二字的重量,成为抗日时代影视圈和文艺工作者的爱国典范。在《南京照相馆》中毓秀对胡蝶的仰望,不仅是她敬仰胡蝶的名气,也是对个人梦想的寄托,在内心里她也崇拜胡蝶对民族大义精神家园的坚守。
所以,电影《南京照相馆》胡蝶的出现,乃是抗日时候民族气节传承一个缩影。如果是你,在乱世中能像胡蝶一样坚守民族气节吗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。